许之夏祁斯年小说完整第11章
“咱们知青点现在有7个女知青,6个男知青,现在还有两间空房,你们新知青正好男女各一间。”说着把空房间的门打开,让他们自己选。“王知青,还有没有别的房间了?我睡眠比较浅,为了不影响以后上工给知青点拖后腿,我想看看能不能一个人住。”“这边还有个小屋子,以前是放粮食的房间,窗子只有在高处开了一个小小的,屋子很阴暗,不能进阳光,我们就一直空着了。”说着王毅把最边上的一间屋子门打开。...
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,一群人才磨磨蹭蹭的到达红旗大队。
“王知青、王知青。”王建国把牛车停在知青点门口,下车大喊道。
红旗大队的知青点是一排茅草屋,应该是这几年特意给下乡知青建的土坯房。
许之夏看着眼前的房子,心里盼着能有个独立的房间给自己,那样她就方便从空间拿东西,也方便做些吃食悄悄给爸妈送去。
王毅听见喊声跑出来道:“大队长您接新知青回来啦。”
“嗯,接回来了,你看着安排一下吧。”说完就回头看着许之夏他们说:“你们五个明天去大队部办理手续,休息一天,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齐全,秋收马上开始了,就不能请假了,要去公社买东西的,明天早上6点在村口可以坐牛车去,然后大队借你们每人一百斤粗粮,马上要秋收了,你们公分有限,发的粮食也少,这一ʝʂɠ百斤粮食要吃到来年的秋收分粮,你们来年赚的公分抵粮食还给大队。”
“谢谢大队长。”
许之夏连忙点头道。
其他人也点头道谢。
“行李拿下来,我走了。”王建国坐上牛车道。
许之夏率先把行李拿下来扛在肩膀上,看着孙浩大包小包的挂了一身,又帮田园拿了一个包。
王毅看着大队长走了,领着众人进屋,温和的说:“我叫王毅,是知青点的点长,以后你们有什么事可以找我。”
“咱们知青点现在有7个女知青,6个男知青,现在还有两间空房,你们新知青正好男女各一间。”说着把空房间的门打开,让他们自己选。
“王知青,还有没有别的房间了?我睡眠比较浅,为了不影响以后上工给知青点拖后腿,我想看看能不能一个人住。”
“这边还有个小屋子,以前是放粮食的房间,窗子只有在高处开了一个小小的,屋子很阴暗,不能进阳光,我们就一直空着了。”说着王毅把最边上的一间屋子门打开。
房间里是红砖铺地,除了有些阴暗以外还算不错。
“那我住这间吧。”许之夏毫不犹豫的说道。
“这个屋子啥都没有,你还要自己买床,你确定住这里吗?这里冬天会很冷的。”
一听王毅这样说,刚刚还有想法也想一个人住的刘丽瞬间歇了心思。
“没事,等天气冷了再说。”
许之夏看到知青点的状况,还是打定主意去外面盖房子,搬出去住。
离1977年恢复高考还有三年多,她可不想和一群人混在一起鸡毛蒜皮的生活。
而且她来这里是要照顾父母,自己空间不能暴露,又不差钱,没必要委屈自己。
“那就这么定吧,大家搭把手把卫生搞一下,收拾收拾晚上就可以住下了。”王毅拍板决定道。
屋里的老知青听见他们安排完了,就都走出来帮忙。
一帮人快速的收拾完。
新知青们向老知青道谢,其他人摆摆手就回屋了。
他们明天还要上工,得休息了。
许之夏把门插上,从空间拿出手电筒,打开行李搭个地铺,然后就进了空间。
“唔!”许之夏泡进浴缸的一霎那,感觉浑身都舒服了不少。
加了点灵泉水,打开一张面膜贴上,美美的泡着澡。
泡好澡拿了一份皮蛋瘦肉粥几个虾饺吃下,就出空间。
看到别人都睡下了,她从空间拿了一只烤鸭、10个馒头、5斤玉米面、2个之夏牌大苹果、一斤鸡蛋糕装进布袋,水壶里装上稀释了的灵泉水,锁上门悄悄出了知青院。
“大队整体风纪比较正派,退伍军人基本是壮劳力,我们大队在周围算是富裕的。”“大队长抓生产很严格,不喜欢搞批斗那一套,所以我们在这里还算可以,大队长也不让队员接触我们,分配给我们一些队员不愿意干的活,基本上也不过来我们这边。”“和我们一起的还有两个老人和一对夫妻,两个老人过来有4年了,周儒生原来是京城中医院院长。还有一个我们GUOJIA的副主席孟奇,以前经常在收音机报纸看才出现的,就是人被折腾的...
爸妈这样的下放人,应该是住在远离村子的牛棚里。
许之夏出了知青院就向着偏僻的山脚走去。
借着微弱的月光许之夏看到有几个棚子一样的地方,就快步朝那个方向走去。
快到的时候她看到棚子的门口有个人影晃动。
这么晚了什么人还在这里,踌躇间许之夏不知道应不应该上前,就听到那人小声的唤了一声“之夏?”
是原主爸爸的声音。
看来是爸妈知道今天有知青到来,在这里等着自己呢。
许之夏快步向前,看着初次见面的爸爸。
他是个非常俊美的男人,原主的外貌遗传了父亲,皮肤晒的黝黑,下巴上带着胡茬,戴着眼镜,眼神干净温柔,一件打着补丁的短袖,裤子一条裤腿还缺了一块,衣衫虽狼狈,但人气质卓越,温文尔雅。
听到许之夏的回应,男人连忙对着棚里轻声叫了声
“雅茹,快出来,之夏来了。”
“来了,是之夏啊”
随着便听到一个温柔悦耳的声音响起
女人虽然穿着补丁的衣服,但浑身散发出优雅的气质,如同春日暖阳般舒缓人心
许之夏快步上前拥住了两人哽咽的叫了声“爸妈,你们还好吗?”
“好好,我们都好。”
“小声点,别让人听见,我们先去山脚边再说话。”爸爸苗鸿志急忙阻止道。
三人迅速来到山脚边,找个了背人的土坡后三人席地而坐。
“爸妈,你们先喝点水我们再说话”许之夏说着把水壶先给了妈妈
“好,家里都好吗?小禹怎么没和你一起?”
安雅茹坐在地上,一身破衣也阻挡不了她的美貌。
许之夏一边拿出准备的吃食一边简单的说了家里的情况。
得知家里都好,女儿还得了大造化,看着犹如脱胎换骨的女儿,苗妈妈是既高兴又心酸。
如果不是家里遭了难,女儿会一直无忧无虑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,欣慰的是女儿在逆境中迎风而上,迅速成长,甚至还可以给家人予以庇护。
看着女儿拿出来的烤鸭,苗爸爸尽管口水馋的都要流出来了,还是伸手掰下来一个鸭腿递给了妻子,苗妈妈连忙说“给女儿我们一起吃。”
“爸妈你们放开吃,以后有我照顾你们,保准你们不会挨饿受冻了。”
“好好,乖宝贝,以后在大队上见到了别说认识我们。”苗爸爸说道。
“爸爸妈妈,你们在这里是什么情况,牛棚里的人还好相处吗?你们平时上工都干什么活,大队的人会欺负你们吗?会批斗你们吗?”许之夏急于知道父母的现状装,问题劈里啪啦的问了一堆。
“红旗大队是解放初期国家大力开发北大荒,由一支退伍军人组成的,我们大队人口基本是退伍军人和知青,家属很多是当地人,大队分三个中队,30个小队,大队长是退伍军人,公平公正刚正不阿。我们这里没有村长,有事找大队长和大队支书,大队支书胆小怕事,人比较圆滑,有事你尽量找大队长。”
“大队整体风纪比较正派,退伍军人基本是壮劳力,我们大队在周围算是富裕的。”
“大队长抓生产很严格,不喜欢搞批斗那一套,所以我们在这里还算可以,大队长也不让队员接触我们,分配给我们一些队员不愿意干的活,基本上也不过来我们这边。”
“和我们一起的还有两个老人和一对夫妻,两个老人过来有4年了,周儒生原来是京城中医院院长。还有一个我们GUOJIA的副主席孟奇,以前经常在收音机报纸看才出现的,就是人被折腾的有点惨,如果不是老周照顾着估计都挺不过来,迫害他的人是不想让他再回去的。
还有一对钱姓夫妻,二人皆是京大任职,付玉诺,京大英语系教研主任,因为有留学史,被养子JUBAO,四年前被下放到了西北。
钱忠梁是她的丈夫,京大副校长主攻物理研究,原本不用遭这份罪的。
但和妻子感情十分好,不愿脱离夫妻关系,最后一起被下放。
他们俩一辈子因为这个养子,没有要一个自己的孩子,只是一心一意的抚养他长大成人。
谁成想养出个狼崽子!
男的左手臂到红旗大队的时候都断了,能转到这边还是他的学生找的关系。
不然钱忠梁怕是在那边命都要没了。
老周给他采药治疗现在已经好了很多了。
他们这些人除了要干些村里人不愿做的脏活累活,空闲时间还要去开垦荒地。
因为村里人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干活。
怕一不小心被扣帽子。
不过红旗大队的队员都很正直,王建国也不容许自己生产队的队员们去干那些污糟事儿。
所以,即使被下放到这里,也不过是苦点、累点、住的差点、吃的差点罢了。
还真没有遭受什么精神上的摧残。
听说西北那边就没那么幸运了,不但生存环境艰苦。
还三天两头被拉出去PIDOU,精神肉体都饱受摧残。
很多人不堪受辱,生不如死,直接寻了短见。
红旗大队棚子里这几个都是找了关系才能过来的,和其他地方的相比算是好上了不少。
红旗大队牛棚里这几个人都是正直可靠的。
在这样特殊的年代为了活下去,几人都非常团结,互帮互助。
三人又聊了一会儿,明天爸妈要上工,不得不依依不舍的分别。
分别的时候趁天黑许之夏又往袋子里偷偷加了4个大苹果、10个鸡蛋、10个包子。
水壶让爸妈拿去用,又塞给他们一个手电筒,回去路上照一下。
自己也拿出一个一路回了知青点。
这个邮票之所以在后世被炒成天价,是因为这版邮票在准备发售的前几天才发现,地图印刷错误,少印了南海的几个岛屿,这种关乎GUOJIA领土完整的错误,当时算是很大的事件了,所以这版邮票其实并没有发行出来,就是通知不发售的时候有些邮局提前拿到的邮票,流出去20几张,所以才造成这版邮票的奇货可居。既然没有这个邮票听说军版邮票也很值钱。...
回到知青点许之夏回到空间看到粮食已经成熟便一个意念收获。
目前许之夏并不需要大量的粮食,在黑省的这几年她不打算在黑市卖东西。
黑省这边,在前世她就知道这边的人长的人高马大,脾气也特别暴躁,一言不合就直接动手,曾经黑SHEHUI也是特别出名的。
以前大学的时候她有个室友是个哈市妹子,找的男朋友也是同一个地方的老乡,前一秒两人还在卿卿我我,下一秒女孩就一个大耳刮子上去,真是变脸如翻书。
虽然她力气大会功夫,但她有钱有票,没必要在这边冒险。
她完全ʝʂɠ可以等回城探亲的时候大批的出货给陈建军。
陈建军和军方合作,她也更愿意把这些对身体有益的粮食提供给保家卫国的军人们。
她准备这个月就用灵泉水浇灌几批高粱,用来酿带有灵气的酒,存放在空间,可以给几位长辈喝,口感又好又可以保养身体。
再种几批棉花,再过几个月黑市就冷了,棉花多备着一些。
然后又种了一些玉米准备收获些鲜玉米棒,煮着吃。
前世的时候她走遍大江南北,特别喜欢云南和浙江这两个地方的玉米,她收集过很多种子,这次在空间就种些这两个品种的玉米。
再种几批甘蔗榨糖,有限的土地面积,种这种产量高的经济作物是更划算的。
毕竟糖可是比粮食贵,而且市场短缺。
再种些大豆,上次的油基本都出给了陈建军,还是要再存一些。
收获完这几批,从下个月开始她再种一批浇灌灵泉水的小麦和水稻,这些放空间留着自己吃,以后种的小麦和水稻就算不用灵泉水浇灌,空间种出来也会带有一些灵气,也会有改善身体的作用,浇过灵泉水的粮食效果太好,她还是要小心些。
如果有自动种植收获功能就好了啊。
许之夏做好规划,泡了澡,吃了些草莓和车厘子就去了书房。
书房里有她在现代收集的医书,有很多中西医类的,像黄帝内经,本草纲目这些她打算把这些医书全部背诵下来。
一晚上的学习时间许之夏收获很多,她现在看书已经可以过目不忘了。
学习好,躺在空间卧室舒适的大床上,思考着明天给爸妈送去些什么东西,
总体来说红旗大队的风气很好,爸妈日子虽然艰苦但不受折磨也是好的。
所以明天她可以多拿些生活物资给爸妈。
明天在大队里转转,看看选个合适的地基给自己起个房子。
第二天早上5点钟许之夏从空间的大床上醒来。
简单梳洗后在空间跑了半个小时打了一遍军体拳。
冲了澡,看了一下时间,离6点钟还有10分钟。
拿了牛奶和面包就出了空间朝村口走去。
许之夏在路口看到了等在那里的孙浩和田园两人。
交了5分钱三人跳上牛车找了一个位置坐下,不一会牛车上就坐满了人。
马上要秋收了,估计是去供销社采买物资去。
到了公社,众人纷纷下车,赶车的王老头告诉许之夏几个新人,牛车两点钟回大队。让他们不要错过时间了。
许之夏和田园两人提出,先各自分开去办事,过了晌午在国营饭店汇合。
许之夏先去邮局给爷爷发了电报,分别给爷爷和大哥写了信邮寄走。
想起在现代邮票好像挺值钱的,既然来到了这里也顺便收集一些好了。
来到邮局窗口,她给里面的一个大姐塞了两颗水果糖
“大姐,我特别喜欢花花绿绿的邮票,请问您能给我找一些吗?”
“哎呦,小姑娘怎么这么会来事儿,你想要什么邮票呀?”
“有《全国山河一片红》吗?”
“小姑娘没有发行过这个邮票呀,你是不是记错了呀?”
许之夏想到之前看到过这个邮票的介绍。
这个邮票之所以在后世被炒成天价,是因为这版邮票在准备发售的前几天才发现,地图印刷错误,少印了南海的几个岛屿,这种关乎GUOJIA领土完整的错误,当时算是很大的事件了,所以这版邮票其实并没有发行出来,就是通知不发售的时候有些邮局提前拿到的邮票,流出去20几张,所以才造成这版邮票的奇货可居。
既然没有这个邮票听说军版邮票也很值钱。
她记得下乡前奶奶给她的票里就有几张,以后有机会再收集些。
“那麻烦您能不能帮我找一些,最好是每种给我找一些”
“哎呦,闺女,你要那么干啥呀,买这么多老贵了。”
“大姐没关系,我用不完还可以给村里的人一起用,放心不会浪费的。”
听罢大姐高高兴兴的去仓库给许之夏找邮票去了。
不一会大姐抱了一个盒子出来
“闺女我给你拿的都是整套的票,2张票的10套,4张票的30套,6张票的大套票30套,你看看成不?”
“行,谢谢大姐,这些我都要了,这里是25.6,你算算对不对”
“对对对,这闺女一看就是有文化的算账可真快”
“大姐我先走了,以后有新的邮票您给我留一些啊!”
“好的好的”大姐开心的把账记好,她上班这么久还是第一次一下子卖了这么多邮票。
胜利公社比较小。
买卖东西的国营店铺都在公社中心的一条街上。
从邮局出来,左边是新华书店,银行,农机站,种子化肥站。
街的斜对面就是供销社和国营饭店,粮站,店铺不多,但每个店都占据了好大一块门面,所以逛起来还要一会儿。
公社没有百货大楼,只有一个供销社,供销社旁边还有一个副食品商店。
许之夏沿着街溜达,出了这条街,拐个弯就是学校,小学和初中,没有高中。
高中要去县城上。
再其他地方就是居民区和三个工厂了。
北边有个肉联厂,东边有个纺织厂,西边有个钢铁厂。
南边还有个废品回收站。
这几个地儿得走好一段路,许之夏只是打听了一下,没有过去找。
东巴拉下西巴拉下,她就看到了破破烂烂的东西,没有发现什么古董。想想还是找些报纸回去糊墙靠谱些。她抽出报纸的下面她看到一团白白的气。这说明下面有古董啊!...
粗略的逛了一下,许之夏心里有了数,打算先去一趟废品回收站。
她在现代看小说,据说这个年代废品站里可以捡到很多古董。她正好去看看。
到了废品站门口,门口大爷摇着蒲扇。
许之夏走上前拿出一包大前门给老大爷分了一根。
“大爷,我是刚下乡的知青,想买些报纸糊墙。”
“闺女会来事儿,进去吧,不要乱翻,有些东西是不能拿的。”
“好的,大爷”
许之夏走进大院,好家伙这味儿。
从空间拿出个白色口罩戴着,又找了一根棍子。
东巴拉下西巴拉下,她就看到了破破烂烂的东西,没有发现什么古董。
想想还是找些报纸回去糊墙靠谱些。
她抽出报纸的下面她看到一团白白的气。
这说明下面有古董啊!
感谢空间爸爸给了她一双发现古董的眼睛啊。
扒开上面的东西她看到地上有个灰扑扑的盒子,没有仔细看先收进空间。
之后她又发现了一个鼻烟壶。
一个痰盂,对,就是痰盂,而且还有很浓郁灵气的一个痰盂。
许之夏还收了2把红木太师椅你,这个太师椅应该是内有乾坤的。
许之夏看时间不短了,到废纸堆里,捡了一沓还算整齐的旧报纸,花了2毛钱买下,回去把墙角都糊上,不然墙角容易蹭灰被子会弄脏。
出了废品站已经快12点了,许之夏把报纸收进空间。
先去了一趟供销社买了两个煤油灯和一些煤油。昨天到知青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乡下是用这个东西照明,她空间还真没有准备这个。
看到有老式的蚊帐,这个东西她空间还真没有,看看手上的票可以买5个蚊帐。
找了个没人的角落从空间放出来一个布袋子。塞了一些东西,回去方便打掩护。
另一个手拎了一个煤炉子,这种是小小的,带着烟筒,可以烧煤烧木头。
城里很多住筒子楼的家庭都会准备一个。
到国营饭店的时候人已经不多了。
田园和孙浩已经在吃了,居然还看到了王海洋,这个人早上没和他们一起坐车,估计是起晚了走路来的。
和他们打了招呼去窗口买饭。
一旁的小黑板上写着,今日限量供应荤菜:红烧肉、猪肉炖粉条、排骨炖豆角。
许之夏点了红烧肉和地三鲜外加二两二米饭二个馒头。
结果被告知红烧肉卖完了,只能换了个排骨炖豆角。
这个负责点单的服务员是个中年的胖大婶。
在许之夏点好单之后,大婶用奇怪的眼神瞥了她一眼说:
“能吃完吗?可不能浪费啊”
许之夏不在意的说到,“婶儿我胃口好,吃的完,绝对不浪费一粒粮食。”
付了二块五毛钱加7两粮票、半斤肉票。
付完钱后,她便直接去到田园他们的座位那儿。回到座位上等了一阵子,服务员高喊她的菜好了。自己去端菜。
好家伙两个菜是用盆子装的,不是盘子。这黑省的国营饭店里,菜给的量居然这么大!难怪刚刚那个服务员会那样说。
不由得让许之夏想起在现代刷小视频的时候,看到南方和北方菜量的差别。
这菜比看着视频里的盆还要夸张。
菜的卖相算不上好,但是味道倒是不差。很有东北特色。
就是实在太多了,许之夏只好偷偷的往袋子里放了三个空饭盒。
许之夏拿出两个饭盒装了一些的排骨炖豆角,一个饭盒装了地三鲜。
看着菜还是有很多。
田园和孙浩已经吃饱了他们来前有准备,带了饭盒打包了红烧肉回去。
最后米ʝʂɠ饭也只是吃了一半,剩下的悄悄放进了空间。馒头用油纸包起来。
吃完饭,饭店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,他们看看离2点钟还有半个小时,从国营饭店走过去只有10分钟够了.
他们还是在这里坐着还有风扇可以吹,外面现在正是最晒的时候。
像他们一样坐在这里乘凉的人真不少。
饭店的服务员没有驱赶他们。
到一点四十五的时候,他们便开始收拾东西,许之夏拿出来一个手工编制的帽子戴上,向着牛车走去。
牛车上已经有好几个婶子坐在上面了。
许之夏几人上了车,付了5分钱,许之夏把装馒头的油纸包塞给了王老头。
王老头的脚有点瘸,听说是战场上受伤的,大队长给他安排了赶牛车的活儿。
许之夏一直非常敬佩这些上过战场的同志。
王老头肯定中午是不舍得吃饭的,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。许之夏是非常乐意的,而且以后要在村子生活好几年,能和队员交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王老头手足无措的拿着油纸包闻到了白面馒头的香味。好久没有吃过这么金贵的东西了。这怎么使得,正要给许之夏塞回去,这丫头已经返回座位坐好了。
王老头暗下决心以后只要苗知青有事他一定要多帮助她,来还她的恩情。
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大圆桌。只不过是原始雏形而已。许之夏看到桌子上有一盆黄瓜凉菜,一盆凉拌西红柿,上面只撒了一点点白糖,一盆土豆片,还有一盆野菜鸡蛋汤。虽然看不见什么蛋花。一簸箕窝窝头。...
几人路上说说笑笑,不知不觉就到了生产队。
这一路上,许之夏一直和王老头聊着队里的情况,王老头得了许之夏的馒头,也乐的和她多说些,提点她哪些人可以交往,哪些婶子性格好又能干等等。
牛车一到队里,一大群孩子在一棵大柳树下玩耍。
他们知道队里又新来了知青。
先前队里已经来过好几次知青了,大家对知青的好奇也变成了现在的淡然处之。
毕竟这些个知青活不会干,一个个又鼻孔朝天傲的不行。
活干不了多少还要大队里补贴。
最后算下来还是占了大队里的便宜。
这个时间队里的人还没有下工,只有孩子们干完了自己的活儿之后,一个个跟着小伙伴跑出来玩了。
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说,倒是对知青占便宜一事没有什么概念。
他们只知道这些知青是从城市来的,手里有他们平日里没有见过的好东西。
还有那些供销社都没有卖的大白兔奶糖!
有几个孩子围着许之夏喊姐姐。一个个小嘴跟抹了蜜似的。
许之夏今天在牛车上听王老头的介绍,觉得她刚开始还是和队里的孩子一起打猪草比较适合她。
于是,许之夏拿出来一把水果糖,每个孩子给了两块,见者有份。
喜得这些孩子们嘴巴更甜了!
等分好了糖,一群孩子道了谢,然后欢天喜地地跑了。
许之夏又拜托王老头赶牛车去大队部,帮他们四个把粮食拉回来,塞了四毛钱给他。
王老头刚想推脱,许之夏说是他们一起的不是她一个人,叫他收着就好。
不错,吃好饭后,王海洋也坐牛车回大队的。
王海洋这个人酷帅酷帅的,话不多,不烦人有分寸,这是许之夏对他的评价。
回到知青点,看到老知青还没有下工,就回到房间开始整理东西,晚上还要去给爸妈送东西,趁现在有时间把一些现在急需的东西收好一些出来,毕竟一下子她也不敢送太多东西。
收拾好东西她听到外面有老知青下工回来了。
出了房门看到两个女知青手里拎着一篮子各种野菜,估计是地头挖来先回来煮菜的。
其中一个女知青看到许之夏几人上前说道“你们晚上不用做饭了,点长说给你们接风,我叫刘彩霞,今年19岁,来这里两年了,你们可以叫我彩霞”
另一个与她一同回来的女生,长相一般,用面黄肌瘦来形容也不为过,衣服上面补丁摞补丁。
一看见他们就低下了头。
话也没说就进了厨房。
刘彩霞“刚刚与我一同回来的叫陈招娣,跟我一样大,去年下乡的。”
“我现在出去跟陈招娣做些好吃的,今儿个给你们办个欢迎会”
刘彩霞性格爽快,说话办事很利索。
不一会儿干活的知青都下工回来了。
干了一天活儿大家回来都是先打水洗漱。
不一会儿饭就做好了。
大家一起帮着刘彩霞打饭。
吃饭的桌子有些破,因为人多桌子上还放了一个圆形的木板。
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大圆桌。
只不过是原始雏形而已。
许之夏看到桌子上有一盆黄瓜凉菜,一盆凉拌西红柿,上面只撒了一点点白糖,一盆土豆片,还有一盆野菜鸡蛋汤。
虽然看不见什么蛋花。一簸箕窝窝头。
许之夏知道这已经是他们能准备的最好的饭菜了。
平时晚上不上工他们都是喝碗红薯汤或者是野菜粥就可以了。
许之夏看到这些反身回了房间把中午打包的一份排骨炖豆角拿出来。
田园和孙浩也贡献出了红烧肉。
王海洋则拿了一份猪肉炖白菜。
老知青们看到他们几个这么大手笔的加的肉菜都非常开心。
眼睛瞄到坐在那里不动的刘丽气氛就有点微妙了。
王毅身为点长特别会带动气氛。
对新来的知青表示了欢迎。
饭桌上,大家边吃边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。
一个长的圆圆的脸盘,皮肤白净的女知青先做了介绍
“我叫王素芬,21岁,刚来一个星期,来自京城”
张芳张的比较魁梧是典型的东北妹子,21岁,下乡4年,哈市人。
王敏话不多,有点傲气,20岁,下乡2年,沪市人。
张春梅比较黑,可能是常年劳动,不怎么注意,皮肤晒出了斑点,22岁下乡4年,川妹子。
男知青这边点长旁边的叫做王军,国字脸给人感觉很老实,但许之夏从坐下来开始,就发现了他若有似无得打量。21岁,下乡2年沪市人。
张东长相平平无奇话不多,22岁,和王素芬一起,一个星期前到这里,京城人。
张皓白浓眉大眼,个子很高,目测有183左右,长相比较适合这个年代审美,性格开朗,一张口京味儿十足,25岁,下乡4年,腰板挺直有点军人气质,他目前不住知青点,外面自己盖了一间房,这次是点长邀请回来,一起给新知青接风的。
孔翔辉长的比较白净秀气22岁,下乡2年,杭城人。
胡明瑞长相温文尔雅戴着眼镜,21岁,京城人。
一顿饭下来,大家也差不多熟悉了。
最后王毅重新安排了知青们做饭的排序。
每天两名女知青负责一日三餐,两名男知青负责水缸打水和公共区域打扫。
其余知青每天要捡一捆柴回知青点,这样快到冬天的时候捡柴的压力就小了。
许之夏主动提出不和大家一起,准备自己开火。
田园眼巴巴的看着许之夏似乎是说带着我一起啊。
许之夏狠心的装作没看见,毕竟自己准备出去住的。
吃好饭收拾好桌子,很快大家就忙好各自回屋休息了。
田婶儿把许之夏带到了杨婶子家。“玉兰,玉兰,快出来,有好事儿来了!”刚进门田婶儿的大嗓门就响彻了整个院子。“啥好事你这么晚还来找我了?”杨婶子从堂屋走出来道。“这不,昨儿新知青不是来了吗?在我家看到了炕席,问我哪里可以换,我就给你带来了,她正要自己起房子,要买的东西不少,你快把家里做好现成的都拿出来,给小苗知青选选。”...
吃好饭回到屋子,许之夏拿上了一包红糖两包烟就出门了。
今天她特意问了王老头大队长家的位置。
到了门口,看到一个大婶端着盆出来倒水,“请问这里是王队长家吗?”
“是的,你是?”
“我是昨个儿刚来的知青,我叫许之夏,您是田婶儿吧,我有点事儿想找大队长”
说着把红糖和烟塞到了田婶儿手里:
“给孩子们冲水喝。”
“哎呦,是小苗知青啊,昨天你王叔回来就说你们这批知青就你最懂事,来就来,带东西干哈(此处东北口音读二声)呀,快进屋。”
田婶儿嘴里推脱着,手却稳稳地接住了东西。
废话这么稀罕的东西傻瓜才不要。
他们这队里也就知青才能拿出这些稀罕玩意儿。
农村一年到头哪有这些票。
回头冲屋子里喊:“老头子,小苗知青来了!”
许之夏进了堂屋,就看到王建国坐在炕上,拿着烟斗正在抽烟,应该是刚吃完饭,见她进来,,忙招呼她坐。
“大队长,我就不跟您客套了,我想在队上自己建个房子住,您看看能不能帮我批块宅基地。”
“这事儿倒是可以,下个月还要来新知青,知青点确实有些拥挤,搬出来住也不错,只是你以后回城了,这房子归队上你愿意吗?”
“可以,以后如果我回城这房子随大队怎么处置”
“那这房子你想怎么盖,是盖砖瓦房还是土坯房”
“两种房盖起来分别要多久呀?”
“盖砖瓦房一个堂屋、一个里屋加个厨房要200块,建好的话要一个月的时间。”
“土坯房可以在队里买土坯,五天时间就能建好,需要80块钱。”
许之夏当即决定盖土坯房,队里现在只有队长和书记家是砖瓦房,她可不想冒尖盖土坯房又快,她想早点搬进去,方便给父母做饭补身体。
“大队长我建土坯房,ʝʂɠ麻烦您帮我多找几个人,工钱我现在给您,您帮我分配,另外帮忙的队员我不管饭,每天补一斤粗粮,您看可以吗?”
知青一年才领100斤粗粮,干一天不仅有钱还有粮。
大队长当然积极。
“好的,我一会儿就去找人,趁秋收前给你弄好,不然过几天忙了可就耽误事儿了”
“对了你地基想选在哪里?”
“我想选知青点东边那块地儿,那里靠近知青点,进山也方便,我还要打一个井?”
“成,就是那边离那里近,你没事儿别往那嘎达走。”
“打井需要加30块,你先和你田婶儿聊着,我出门给你找人去。”
盖房子在队里可是香饽饽的差事儿,一年到头也碰不上一次,他赶紧找几个干活好的明天就开工。
“麻烦大队长了,这里是150块,我想再加盖个厕所和洗澡间,另外如果可以买到水泥的话我想地面和墙面,厕所洗澡间厨房间,都用水泥糊墙。”
“成,你这小知青可真有想法不愧大城市来的,钱我先拿着,多退少补。”
“你先坐着我去安排一下。”
“大队长明天我们新知青开始上工了,你看我能不能先去打猪草,现在还没到秋收不是那么忙,我先适应适应,过几天秋收保证多挣公分。”
“明天去上工的时候领个筐,一筐猪草1公分。”
“好嘞,谢谢大队长叔。”
大队长拿着烟袋出了门。
“田婶儿我看你家这炕上铺的草席是自己编的吗?”
许之夏想着新房子里铺上这样的草席,就不怕脏了被褥了,到时候边上再用布围上一圈干净又好看。
“这东西啊,我们这儿家家户户的老娘们都会做,不过数烈属杨婶子手艺最好,不仅草席比别家做的紧实,连扫帚,背篓,筐,簸箕,盖帘儿啥的都会弄。”
许之夏眼睛一亮:“这些东西能用粮食换吗?”
“队上借你们的粮食,都不够吃吧,你都拿出来换了,后面吃啥?”
“没事不瞒您说,我家里怕我在乡下吃苦,给我带了不少票,不会饿肚子的,每个月家里还会给我寄,所以这些粗粮换出去没问题。”
“婶儿你以后缺什么票,来找我,有的我就和你换。”
她目的就是告诉大队里的人,她有家里救济,不差钱不差票。
田婶儿把许之夏带到了杨婶子家。
“玉兰,玉兰,快出来,有好事儿来了!”刚进门田婶儿的大嗓门就响彻了整个院子。
“啥好事你这么晚还来找我了?”杨婶子从堂屋走出来道。
“这不,昨儿新知青不是来了吗?在我家看到了炕席,问我哪里可以换,我就给你带来了,她正要自己起房子,要买的东西不少,你快把家里做好现成的都拿出来,给小苗知青选选。”
“这还真是好事儿,等着啊”杨玉兰说着进屋把东西都抱出来了。
好家伙还真不少,也都是目前许之夏缺的。
她哪里知道建个房子后还有这么多东西需要添置。
看看杨婶儿拿出来的东西,每样都选了,像簸箕,这个东西在农村还是很实用的,装粮食,装菜,装馒头啥的都用这个东西,她选了三个不同大小的,还有筐也买了好几个,放在厨房可以装萝卜土豆啥也,也可以装柴火,煤球,总之很实用。
选好了一堆东西,最后算下来要拿5斤粗粮明天送过来就行。
许之夏觉得真是太划算了,杨婶儿也乐的合不拢嘴。
皆大欢喜。
许之夏又打听了队里木匠家的住址,明天去选些家具。
和田婶儿告别就回了知青点。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